Java虚拟机:工作原理、内存管理、垃圾回收等

8,01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1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Java 虚拟机(JVM)是一种基于栈式架构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将 Java 字节码翻译成特定的机器代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JVM 的工作原理、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等方面,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一、JVM 的工作原理

JVM 通过加载类文件并执行其中的字节码指令来运行 Java 应用程序。当一个 Java 程序启动时,JVM 会首先加载所需的类文件,并将这些类文件转换为一组可以被 JVM 处理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包括方法区、堆、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等。

  1. 方法区

方法区是 JVM 中的一块内存空间,用于存储已加载的类信息、常量池、静态变量等数据。例如:

Copy Code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CONSTANT = "Hello, world!";}

在上述代码中,Test 类的常量“Hello, world!”就存放在方法区的常量池中。

   2. 堆

堆是 JVM 中的另一块内存空间,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当程序创建一个对象时,JVM 会在堆中为该对象分配内存空间,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引用。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createObject() {Object obj = new Object(); } }

在上述代码中,createObject 方法会在堆中创建一个新的 Object 实例,并将其赋值给 obj 变量。

   3. 虚拟机栈

虚拟机栈是 JVM 中的一块内存空间,用于存储方法调用时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返回值等数据。每当程序执行一个方法时,JVM 就会为该方法创建一个新的栈帧,并将其压入虚拟机栈中。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在上述代码中,add 方法会在虚拟机栈中创建一个新的栈帧,并将 a 和 b 的值分别存放在栈帧的局部变量表中。

   4.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类似,但它是用于执行本地方法(即由非 Java 语言编写的方法)的栈空间。

   5.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 JVM 中的另一块内存空间,用于记录当前线程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地址。每当一个线程开始执行一个方法时,JVM 就会将该方法的字节码指令地址存放在程序计数器中,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更新程序计数器的值。

二、JVM 的内存管理

JVM 的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堆内存和方法区内存的管理。

   1. 堆内存管理

堆内存由新生代和老年代两部分组成。在新生代中,又分为 Eden 区、Survivor 区 0 和 Survivor 区 1 三个区域。当一个 Java 程序创建一个对象时,JVM 会在 Eden 区中为该对象分配内存空间,并将其标记为“Young Generation”(即属于新生代)。当 Eden 区满了之后,JVM 会触发一次 Minor GC(即新生代垃圾回收),将所有不再使用的对象从新生代中清除掉,并将还存活着的对象移动到 Survivor 区 0 或 Survivor 区 1 中。

当 Survivor 区 0 或 Survivor 区 1 也满了之后,JVM 会触发一次 Minor GC,将 Survivor 区中的所有不再使用的对象清除掉,并将还存活着的对象移动到另一个空闲的 Survivor 区中。这样,经过多次 Minor GC 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就会被移动到老年代中。

在老年代中,由于对象生命周期较长,因此垃圾回收的频率也较低。当老年代空间不足时,JVM 会触发一次 Major GC(即 Full GC),对整个堆内存进行垃圾回收。

   2. 方法区内存管理

方法区内存主要用于存储已加载的类信息、常量池、静态变量等数据。随着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区中可能会出现大量无用的类信息、常量和静态变量,这些数据会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为了避免方法区内存溢出,JVM 会对方法区进行垃圾回收。

但是,与堆内存不同的是,方法区中的垃圾回收主要是针对常量池和类的卸载。如果一个类已经被加载到方法区中,那么它就不能被卸载。因此,在实际开发中,我们通常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避免出现类的泄漏或者无用的常量池,如使用弱引用或者软引用等。

三、JVM 的垃圾回收

JVM 的垃圾回收主要通过标记 - 清除算法和复制算法来实现。其中,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 - 清除算法。

   1. 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将内存空间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空间不足时,JVM 就会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将所有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空闲的内存空间中,并清理原有的内存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内存碎片的产生,但是也会消耗较多的内存空间。

   2. 标记 - 清除算法

标记 - 清除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它将内存空间分为已使用和未使用两部分,首先标记所有正在使用的内存空间(即存活的对象),然后将未标记的内存空间(即垃圾对象)进行清理。

标记 - 清除算法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从而影响垃圾回收的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采用更先进的垃圾回收算法,如标记 - 整理算法和分代回收等。

结论

JVM 是 Java 应用程序的核心,它通过将 Java 字节码翻译成特定的机器代码来运行 Java 应用程序。在 JVM 中,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开发 Java 应用程序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 JVM 的工作原理、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等方面,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原文地址: Java 虚拟机:工作原理、内存管理、垃圾回收等

    正文完
     0
    Yojack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由 Yojack 于2024-09-20发表,共计2197字。
    转载说明:
    1 本网站名称:优杰开发笔记
    2 本站永久网址:https://yojack.cn
    3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 本站所有内容均可转载及分享, 但请注明出处
    6 我们始终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所有文章在发布时,均尽可能注明出处与作者。
    7 站长邮箱:laylwenl@gmail.com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