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5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传言终成现实,大润发母公司还是被阿里卖了。
1 月 1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 NewRetail 与德弘资本已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达成交易,以最高约 131.38 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 78.7%。至此,阿里全面清空了该公司所有股份。高鑫零售为大润发和欧尚在中国的母公司。
早在出售银泰之时,业内就不时有声音在传大润发即将被卖,如今靴子落地。不到半个月,阿里接连出手两大新零售业务,引发行业侧目。与上次清空银泰股份一样,阿里仍旧在“打折”出售。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先后花费 504 亿港元。2017 年首次入股投入约 224 亿港元,获得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20 年,阿里再次花费 280 亿港元增持,共持有高鑫零售约 72% 股份。两次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成为高鑫零售控股股东。至此,高鑫零售从香港联交所私有化退市。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也在 2021 年卸任高鑫零售 CEO,阿里任命新的管理团队,全面主导高鑫零售的日常运营,完全融入阿里生态。
公告显示,阿里这次的出售交易额为 131.38 亿港元,这也意味着,这笔交易亏损约 372.62 亿港元。这还不包括这些年阿里在该业务中的技术和资源注入。
阿里近年来的零售业务布局和战略调整,尤其是对高鑫零售的收购与出售,勾勒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探索轨迹和战略转型。
作为中国零售业的巨头,大润发在 1996 年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在中国台湾创立,并迅速拓展至大陆市场。截至 2024 年 3 月底,该公司拥有 472 家大卖场、32 家中型超市以及 3 家 M 会员店,总经营面积超过 1350 万平方米。然而,这家在三四线城市拥有强大线下网络的零售商,最终成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在 2025 年初画上句号。
2016 年,不满足于线上电商,阿里提出新零售战略,主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线下零售升级。同时将阿里业务进一步布局到线下,银泰和大润发先后进入阿里的“视线”。
收购高鑫零售不仅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关键一步,也被视为其与京东等竞争对手争夺线下零售市场的重要战略。
收购后,大润发的门店逐步整合到阿里的生态体系中,例如通过盒马鲜生、天猫超市、淘鲜达等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通过这次收购,阿里试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大润发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阿里获得庞大的线下零售网络。部分大润发成为阿里“新零售”试点,所有门店上线天猫超市,为附近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一系列尝试虽然增强了大润发的数字化能力,但传统零售与电商融合的难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在资源配置、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行为变化的背景下。
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物流受阻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向线上的迁移,加剧了高鑫零售的经营压力。在 2022 和 2023 财年,高鑫零售的净亏损分别超过 9.75 亿元、6.63 亿元。
直到 2024 年上半年,高鑫零售终于扭亏,高鑫零售半年营收为 347.08 亿元,同比下降 3%;毛利为 85.26 亿元,同比下降 4.1%;净利润为 1.86 亿元,实现扭亏。
阿里出售高鑫零售的决定,实际上是其整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早在 2014 年 3 月 31 日,阿里宣布以 53.7 亿港元(约合 6.92 亿美元)收购银泰商业 25% 的股份,成为银泰商业的单一最大股东。此举标志着阿里正式进军线下零售,开始与传统零售商展开深度合作。
2017 年 6 月,阿里正式全面私有化银泰商业。阿里联合银泰商业创始人沈国军,提出以每股 10 港元的价格私有化银泰商业,这一交易对银泰商业的估值约为 198 亿港元(约合 25 亿美元)。阿里持有银泰商业的 73.84% 股份,其余股份由沈国军及相关财团持有。私有化完成后,银泰商业从香港交易所退市,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
2024 年 12 月 17 日,阿里刚刚将银泰 100% 股权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作价 74 亿元,该交易录得亏损约 93 亿元。
这一收购方式也与后来的 高鑫零售相似。
而公司高层的发言,显示阿里内部甩掉包袱的决心。2024 年 2 月 7 日,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并非阿里的核心业务,退出此类业务是合理的战略选择。从 2024 财年至今,阿里已经退出了价值 17 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阿里逐渐意识到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 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商业网络。在未来十年的重要优先级中,阿里明确表示将更专注于这三个方向。
高鑫零售的出售不仅是一次财务上的损失,更反映了阿里“退场”新零售。通过收购高鑫零售,阿里积累了关于传统零售与数字化结合的经验,同时也认识到在低线城市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
过去几年,阿里还通过其他方式布局线下零售,包括银泰商业、盒马鲜生、联华超市以及天猫小店等。其中,盒马鲜生作为阿里自建的“新零售”品牌,表现出更强的增长潜力。而银泰和大润发的全面出售也显示,阿里正在逐步退出与其核心业务不够契合的资产,以及组织内部对这部分的业务的决心。
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不断强调“聚焦主业”“梳理业务”,其背景在于增长见顶,消费不振,于是企业家们不得不放弃试验,收缩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