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流程控制语句:选择结构(if和switch)

22,19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79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代码块

{} 包围起来的代码,就是代码块。

在 ES5 语法中,代码块,只具有 分组 的作用,没有其他的用途。代码块中的内容,在外部是完全可见的。举例:

{
    var a = 2;
    alert('qianguyihao');
    console.log('千古壹号');
}

console.log('a =' + a);

打印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变量 a 是定义在代码块中的,但是在外部依然可以访问)

千古壹号
a = 2

流程控制语句

在一个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各条语句的执行顺序对程序的结果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每条语句的执行流程。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要通过控制语句的执行顺序来实现我们想要的业务逻辑和功能。

流程控制语句分类

  • 顺序结构

  • 选择结构:if 语句、switch 语句

  • 循环结构:while 语句、for 语句

顺序结构

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结构图如下:

11- 流程控制语句:选择结构(if 和 switch)

if 语句

if 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if 语句的三种形式

形式 1:(条件成立才执行。如果条件不成立,那就什么都不做)

if (条件表达式) {// 条件为真时,做的事情}

对于非布尔类型的数据,会先转换成布尔类型再判断。下同。

形式 2:

if (条件表达式) {// 条件为真时,做的事情} else {// 条件为假时,做的事情}

形式 3:(多分支的 if 语句)

if (条件表达式 1) {// 条件 1 为真时,做的事情} else if (条件表达式 2) {// 条件 1 不满足,条件 2 满足时,做的事情} else if (条件表达式 3) {// 条件 1、2 不满足,条件 3 满足时,做的事情} else {// 条件 1、2、3 都不满足时,做的事情}

以上所有的语句体中,只执行其中一个。

做个题目

根据 BMI(身体质量指数)显示一个人的体型。BMI 指数,就是体重、身高的一个计算公式。公式是: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

比如,老师的体重是 81.6 公斤,身高是 1.71 米。那么老师的 BMI 就是  81.6 ÷ 1.712     等于 27.906022365856163

过轻:低于 18.5
正常:18.5-24.99999999
过重:25-27.9999999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 32

用 JavaScript 开发一个程序,让用户先输入自己的体重,然后输入自己的身高(弹出两次 prompt 框)。计算它的 BMI,根据上表,弹出用户的身体情况。比如“过轻”、“正常”、“过重”、“肥胖”、“非常肥胖”。

答案

写法 1:

// 第一步,输入身高和体重
const height = parseFloat(prompt('请输入身高,单位是米'));
const weight = parseFloat(prompt('请输入体重,单位是公斤'));
// 第二步,计算 BMI 指数
const BMI = weight / Math.pow(height, 2);
// 第三步,if 语句来判断
if (BMI < 18.5) {alert('偏瘦');
} else if (BMI < 25) {alert('正常');
} else if (BMI < 28) {alert('过重');
} else if (BMI <= 32) {alert('肥胖');
} else {alert('非常肥胖');
}

写法 2:

// 第一步,输入身高和体重
const height = parseFloat(prompt('请输入身高,单位是米'));
const weight = parseFloat(prompt('请输入体重,单位是公斤'));
// 第二步,计算 BMI 指数
const BMI = weight / Math.pow(height, 2);
// 第三步,if 语句来判断
if (BMI > 32) {alert('非常肥胖');
} else if (BMI >= 28) {alert('肥胖');
} else if (BMI >= 25) {alert('过重');
} else if (BMI >= 18.5) {alert('正常');
} else {alert('偏瘦');
}

if 语句的嵌套

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引出 if 语句的嵌套。

一个加油站为了鼓励车主多加油,所以加的多有优惠。92 号汽油,每升 6 元;如果大于等于 20 升,那么每升 5.9;97 号汽油,每升 7 元;如果大于等于 30 升,那么每升 6.95
编写 JS 程序,用户输入自己的汽油编号,然后输入自己加多少升,弹出价格。

11- 流程控制语句:选择结构(if 和 switch)

代码实现如下:

// 第一步,输入
const bianhao = parseInt(prompt('您想加什么油?填写 92 或者 97'));
const sheng = parseFloat(prompt('您想加多少升?'));

// 第二步,判断
if (bianhao == 92) {
    // 编号是 92 的时候做的事情
    if (sheng >= 20) {const price = sheng * 5.9;} else {const price = sheng * 6;}
} else if (bianhao == 97) {
    // 编号是 97 的时候做的事情
    if (sheng >= 30) {const price = sheng * 6.95;} else {const price = sheng * 7;}
} else {alert('不好意思,没有这个编号的汽油!');
}

alert('价格是' + price);

switch 语句(条件分支语句)

switch 语句也叫条件分支语句。

语法格式

switch(表达式) {
	case 值 1:语句体 1;
		break;

	case 值 2:语句体 2;
		break;

	...
	...

	default:语句体 n+1;
		break;
}

解释:switch 可以理解为“开关、转换”。case 可以理解为“案例、选项”。

switch 语句的执行流程

流程图如下:

11- 流程控制语句:选择结构(if 和 switch)

执行流程如下:

(1)首先,计算出表达式的值,和各个 case 依次比较,一旦有对应的值,就会执行相应的语句,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 break 就会结束。

(2)然后,如果所有的 case 都和表达式的值不匹配,就会执行 default 语句体部分。

switch 语句的结束条件【非常重要】

  • 情况 a:遇到 break 就结束(而不是遇到 default 就结束)。因为 break 在此处的作用是,立即结束并退出整个 switch 语句。
  • 情况 b:执行到程序的末尾就结束。

我们稍后讲 case 穿透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注意点

1、switch 后面的括号里可以是变量、常量、表达式,通常是一个 变量(一般做法是:先把表达式存放到变量中)。

case 后面的值可以是变量、常量、表达式。

2、case 的判断逻辑是 ===,不是==。因此,字符串'6' 和 数字 6 是不一样的。

举例 1:

let msg = 'notice';

switch (msg) {
    case 'notice':
        console.log('提示');
        break;
    case 'warning':
        console.log('警告');
        break;
    case 'error':
        console.log('错误');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默认文案');
        break;
}

举例 2:(case 后面的是表达式)

let age = 28;

switch (true) {
    case age < 18:
        console.log('未成年人');
        break;
    case age >= 18 && age <= 65:
        console.log('还能干活儿');
        break;
    case age > 65:
        console.log('该退休了');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默认文案');
        break;
}

上方代码解释:由于 switch 里的值是 true,所以,在众多的 case 语句中,会去匹配第一个符合 case true的语句,然后命中这条语句。

3、default 不一定要写在最后面。switch 中的 default 无论放到什么位置,都会等到所有 case 都不匹配再执行。default 也可以省略。

case 穿透

switch 语句中的 break 可以省略,但一般不建议(对于新手而言)。否则结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会出现一个现象:case 穿透

当然,如果你能利用好 case 穿透,会让代码写得十分优雅。

举例 1:(case 穿透的情况)

const num = 4;

//switch 判断语句
switch (num) {
    case 1:
        console.log('星期一');
        break;
    case 2:
        console.log('星期二');
        break;
    case 3:
        console.log('星期三');
        break;
    case 4:
        console.log('星期四');
    //break;
    case 5:
        console.log('星期五');
    //break;
    case 6:
        console.log('星期六');
        break;
    case 7:
        console.log('星期日');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你输入的数据有误');
        break;
}

上方代码的运行结果,可能会令你感到意外: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上方代码的解释:因为在 case 4 和 case 5 中都没有 break,那语句走到 case 6 的 break 才会停止。

举例 2

//switch 判断语句
const number = 5;

switch (number) {
    default:
        console.log('我是 defaul 语句');
    // break;
    case 2:
        console.log('第二个呵呵:' + number);
    //break;
    case 3:
        console.log('第三个呵呵:' + number);
        break;
    case 4:
        console.log('第四个呵呵:' + number);
        break;
}

上方代码的运行结果,你也许会意外:

我是 defaul 语句
第二个呵呵:5
第三个呵呵:5

上方代码的解释:代码走到 default 时,因为没有遇到 break,所以会继续往下走,直到遇见 break 或者走到程序的末尾。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switch 语句的结束与 default 的顺序无关。

switch 语句的实战举例:替换 if 语句

我们实战开发中,经常需要根据接口的返回码 retCode,来让前端做不同的展示。

这种场景是业务开发中经常出现的,请一定要掌握。然而,很多人估计会这么写:

写法 1(不推荐。这种写法太挫了)

let retCode = 1003; // 返回码 retCode 的值可能有很多种情况

if (retCode == 0) {alert('接口联调成功');
} else if (retCode == 101) {alert('活动不存在');
} else if (retCode == 103) {alert('活动未开始');
} else if (retCode == 104) {alert('活动已结束');
} else if (retCode == 1001) {alert('参数错误');
} else if (retCode == 1002) {alert('接口频率限制');
} else if (retCode == 1003) {alert('未登录');
} else if (retCode == 1004) {alert('(风控用户)提示 活动太火爆啦~ 军万马都在挤,请稍后再试');
} else {
    // 其他异常返回码
    alert('系统君失联了,请稍候再试');
}

如果你是按照上面的 if else的方式来写各种条件判断,说明你的代码水平太初级了,会被人喷的,千万不要这么写。这种写法,容易导致 嵌套太深,可读性很差

那要怎么改进呢?继续往下看。

写法 2(推荐。通过 return 的方式,将上面的写法进行改进)

let retCode = 1003; // 返回码 retCode 的值可能有很多种情况
handleRetCode(retCode);

// 方法:根据接口不同的返回码,处理前端不同的显示状态
function handleRetCode(retCode) {if (retCode == 0) {alert('接口联调成功');
        return;
    }

    if (retCode == 101) {alert('活动不存在');
        return;
    }

    if (retCode == 103) {alert('活动未开始');
        return;
    }

    if (retCode == 104) {alert('活动已结束');
        return;
    }

    if (retCode == 1001) {alert('参数错误');
        return;
    }

    if (retCode == 1002) {alert('接口频率限制');
        return;
    }

    if (retCode == 1003) {alert('未登录');
        return;
    }

    if (retCode == 1004) {alert('(风控用户)提示 活动太火爆啦~ 军万马都在挤,请稍后再试');
        return;
    }

    // 其他异常返回码
    alert('系统君失联了,请稍候再试');
    return;
}

上面的写法 2,是比较推荐的写法:直接通过 return 的方式,让 function 里的代码不再继续往下走,这就达到目的了。对了,因为要用到 return,所以整段代码是封装到一个 function 里的。

如果你以后看到有前端小白采用的是 写法 1,请一定要把 写法 2传授给他:不需要那么多的 if else,直接用 return 返回就行了。

写法 3(推荐。将 if else 改为 switch)

let retCode = 1003; // 返回码 retCode 的值可能有很多种情况

switch (retCode) {
    case 0:
        alert('接口联调成功');
        break;
    case 101:
        alert('活动不存在');
        break;

    case 103:
        alert('活动未开始');
        break;

    case 104:
        alert('活动已结束');
        break;

    case 1001:
        alert('参数错误');
        break;

    case 1002:
        alert('接口频率限制');
        break;

    case 1003:
        alert('未登录');
        break;

    case 1004:
        alert('(风控用户)提示 活动太火爆啦~ 军万马都在挤,请稍后再试');
        break;

    // 其他异常返回码
    default:
        alert('系统君失联了,请稍候再试');
        break;
}

在实战开发中,方式 3 是非常推荐的写法,甚至比方式 2 还要好。我们尽量不要写太多的 if 语句,避免代码嵌套过深。

switch 语句的优雅写法:适时地去掉 break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代码:(不推荐)

let day = 2;

switch (day) {
    case 1:
        console.log('work');
        break;

    case 2:
        console.log('work');
        break;

    case 3:
        console.log('work');
        break;

    case 4:
        console.log('work');
        break;

    case 5:
        console.log('work');
        break;

    case 6:
        console.log('relax');
        break;

    case 7:
        console.log('relax');
        break;

    default:
        break;
}

上面的代码,咋一看,好像没啥毛病。但你有没有发现,重复代码太多了?

实战开发中,凡是有重复的地方,我们都必须要想办法简化。写代码就是在不断重构的过程。

上面的代码,可以改进如下:(推荐,非常优雅)

let day = 2;

switch (day) {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onsole.log('work');
        break; // 在这里放一个 break

    case 6:
    case 7:
        console.log('relax');
        break; // 在这里放一个 break

    default:
        break;
}
}

你没看错,就是上面的这种写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非常优雅。

小白可能认为这样的写法可读性不强,所以说他是小白。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改进后的这种写法,才是最优雅的、最简洁、可读性最好的。

补充

if 和 switch 如何选择

如果是对区间进行判断,则建议用 if。如果是对几个固定的值进行判断,那么,数量少的话用 if,数量多的话用 switch。

用 return 代替 if else

业务场景举例:

我们在实战业务中涉及到调接口时,一般会这样做:

  • 接口返回码为 0 时,前端 resolve。

  • 接口返回未登录时,前端跳转到登录页面。

  • 接口返回其他情况,或者无返回时,前端 reject。

写法 1、if else 的写法:(不推荐)

if (res) {if (+res.retCode == 0) {resolve(res);
    } else if (+res.retCode == 8888) {goLogin();
    } else {reject(res);
    }
} else {reject();
}

写法 2、return 的写法:(推荐)

if (!res || +res.retCode !== 0) {if (+res.retCode === 8888) {
        // 未登录
        goLogin();
        return;
    }
    reject(res);
    return;
}
resolve(res);

备注:如果你没学过 Promise,这个例子可以先不看。等以后学了 Promise 再回来看就很容易明白了。

    正文完
     0
    Yojack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由 Yojack 于2024-09-10发表,共计6792字。
    转载说明:
    1 本网站名称:优杰开发笔记
    2 本站永久网址:https://yojack.cn
    3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 本站所有内容均可转载及分享, 但请注明出处
    6 我们始终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所有文章在发布时,均尽可能注明出处与作者。
    7 站长邮箱:laylwenl@gmail.com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