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预编译

22,44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作用域》中简单讲过“变量提升”,今天来讲一下预编译,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变量提升会有帮助。

JavaScript 运行三部曲

  • 语法分析

  • 预编译

  • 解释执行

预编译前奏

在讲预编译前,我们先来普及下面两个规律。

两个规律

规律 1:任何变量,如果未经声明就赋值,此变量是属于 window 的属性,而且不会做变量提升。(注意,无论在哪个作用域内赋值)

比如说,如果我们直接在代码里写 console.log(a),这肯定会报错的,提示找不到 a。但如果我直接写 a = 100,这就不会报错,此时,这个 a 就是 window.a

规律 2:一切声明的全局变量,全是 window 的属性。(注意,这里说的是在全局作用域内声明的全局变量,不是说局部变量)

比如,当定义 var a = 200 时,这个 a 就是 window.a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window 代表了全局作用域(是说「代表」,没说「等于」)。

举例

掌握了上面两句话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foo() {var a = b = 100; // 连续赋值}

foo();

console.log(window.b); // 在全局范围内访问 b
console.log(b); // 在全局范围内访问 b,但是前面没有加 window 这个关键字

console.log(window.a); // 在全局范围内访问 a
console.log(a); // 在全局范围内访问 a,但是前面没有加 window 这个关键字

上方代码的打印结果:

100

100

undefined(会报错,提示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解释

当执行了 foo() 函数之后,var a = b = 100 这行 连续赋值 的代码等价于 var a = (b = 100),其执行顺序是:

(1)先把 100 赋值给 b;

(2)再声明变量 a;

(3)再把 b 的值赋值给 a。

我们可以看到,b 是未经声明的变量就被赋值了,此时,根据规律 1,这个 b 是属于 window.b;而 a 的作用域仅限于 foo() 函数内部,不属于 window。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打印结果。

预编译

函数预编译的步骤

函数预编译,发生在函数执行的前一刻。

(1)创建 AO 对象。AO 即 Activation Object 活跃对象,其实就是「执行期上下文」。

(2)找形参和变量声明,将形参名和变量作为 AO 的属性名,值为 undefined。

(3)将实参值和形参统一,实参的值赋给形参。

(4)查找函数声明,函数名作为 AO 对象的属性名,值为整个函数体。

这个地方比较难理解。但只有了解了函数的预编译,才能理解明白函数的执行顺序。

代码举例:

function fn(a) {console.log(a);

    var a = 666;

    console.log(a);

    function a() {}

    console.log(a);

    var b = function() {};

    console.log(b);

    function c() {}
}

fn(1);

打印结果:

ƒ a() {}
666
666
ƒ () {}

参考链接

    正文完
     0
    Yojack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由 Yojack 于2024-09-10发表,共计1533字。
    转载说明:
    1 本网站名称:优杰开发笔记
    2 本站永久网址:https://yojack.cn
    3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 本站所有内容均可转载及分享, 但请注明出处
    6 我们始终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所有文章在发布时,均尽可能注明出处与作者。
    7 站长邮箱:laylwenl@gmail.com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