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2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腾讯发布半年报之后,任宇昕(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马晓轶(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和唐毅斌(腾讯集团副总裁)三位腾讯高管在 IEG(互动娱乐事业群 )内部做了一场面对面沟通会。这场活动持续 约两小时,现场有几十位 IEG 员工参与,向管理层直接提问。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本次 沟通主要围绕腾讯游戏当下和未来的战略方向展开,涉及到组织管理、架构调整、长青游戏、行业竞争、内容向和爆款产品等一线员工比较关心的话题。
在对话中,任宇昕将今年定义为腾讯游戏“回暖”的一年:外部仍然面临压力,内部刚刚喘过一口气。
从内部 看,员工们 对未来的 焦虑 减少了 一些 , 士气 和信心 在回涨 ; 从外部 看,“游戏行业总体不确定性还是很高 ”, 他希望 团队 多关注 宏观 环境。
从 全球 范围来看 , 游戏行业的 竞争 已经进入 下半场 , 未来 将更加强调内容能力和游戏制作能力的 比拼。
三位管理者都希望 IEG 要有战略定力,对自己做的事有信心, 用马晓轶的话说是“就算输一次 也不怕”。
腾讯应该怎样去赢,有些团队做的并不好
对于腾讯游戏要如何赢得竞争的话题,IEG 的管理层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游戏行业未来的成功将 更多 属于长期主义者。
那些擅长某个赛道的团队,经过多年积累之后,寻找并把握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快速跟进迭代的 方式,具备更高的成功可能性。
“我在游戏行业看得时间很久,我发现就算输一次也不怕”,马晓轶表示,“如果你对这个品类有长期信心,这是没有尽头的‘战争’。”
所以立项的时候,他经常会问团队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项目赢了,你还会继续做这个类型吗?如果项目输了,你还会再做这个类型吗?
“这个问题挺关键的,你得有足够的耐心持续迭代下去”,马晓轶很看重这一点,“你看好这个品类,相信这群用户和玩法一直在,你也相信自己的实力,那就继续做下去,你就能赢。”
但腾讯是一家已经上市的商业公司,在业务层面并不能保证每个团队都能心无旁骛。
任宇昕说:“我观察到在这个问题的实践上,有些团队做得比较好,有些团队做得没那么好。”
有时候,部分 团队看到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机会,或者别人成功的例子,就拉一些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经验的人来做,做完之后(不成功)也没什么积累,又去做别的项目。
比如说,前两年二次元市场被热炒的时候,IEG 有 的团队也仓促上马了一些项目,但它们基本都是跟随性质,研发团队并不具备足够的二次元赛道积累,作为后发项目,又完全做不出差异化和更高质量,结果无一例外都草草收场。
任宇昕更希望看到的是,很多团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不断积累,做一款游戏,不管这次 是否 成功,下一款基本上还在这个领域深耕 , 这是腾讯管理层所鼓励的方式。
唐毅斌也强调了坚持长期主义的重要性,“爆款不是一天就能长起来的,这个行业最终是看谁的续航能力更长。”
自研团队正在进行调整,不能削弱腾讯的优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游戏市场都处于 手游红利期 , 新项目成功的机会更大,腾讯也一直在鼓励各个工作室群里项目做得好的人,单独成立更多小的工作室,去开发自己的项目。
不过,任宇昕在这次对话中表示,今年腾讯游戏的自研团队一直在做调整。
因为最近两年,市场对新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包容度越来越低。新项目的成功,需要长时间积累或者团队在某个赛道深耕。
唐毅斌认为,IEG 的研发团队规模并不小,只是过去在不断打散 组建 小团队的过程中,很多核心制作人必须要分散精力,去做团队管理方面的事情。
“今天我们希望把工作室这一层级,从组织架构上减少一些”,任宇昕表示,“大团队和资源多是我们的优势,内部过于分散到多个小工作室,反而会削弱这些优势。”
将单一工作室的规模做大一些,包含更多项目,有利于制作人 专注于项目本身的制作,而不用分心于各个小工作室的管理工作 。 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并且发挥研发团队和制作人的战斗力。
在工作室(群)的内部竞争层面 , 过去多年时间里,IEG 自研团队的组织形式一直都在鼓励 自由竞争 。在 这个 过程 中,任何品类的竞争都非常激烈,经常有多个工作室在竞争同一条赛道,管理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团队努力满足用户需求,推动品类发展。
“行业进步的驱动力,就是不断在前面成功的基础上看到新机会”,任宇昕表示:“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也会跟 SG(工作室群)的负责人们做更多讨论 ,怎么让良性竞争帮助我们更好成长, 一起面对外部挑战。”
IEG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组织 制作人工作坊(内部分享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举办过两次。管理层希望能够创造更多的类似机会,带动内部团队多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平台化 很适合腾讯,不是所有品类都 能做长青
过去两年间,腾讯管理层一直在财报中提及“长青游戏”的概念。
马晓轶在对话中解释称,腾讯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中国游戏市场已经从上半场进入 下半场,逐渐开始变为一个成熟市场,出爆款越来越难。
海外市场主流游戏公司的普遍做法是把游戏 IP 的产品系列做强,也就是推出各种续作游戏。
但是腾讯自研的产品大部分是网游,与单机游戏开发商不同,侧重于网游的公司不会每年都推出新产品,所以很难系列化。
“我们观察到,当一款游戏往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适合我们、也适合成熟市场的做法”,马晓轶表示,腾讯给这类游戏取了一个名字叫“长青游戏”。
游戏行业品类众多,任宇昕认为并不是所有品类都有很大机会做出长青游戏,“可能机会最大的、腾讯最擅长的品类是 竞技游戏”,这类游戏的生命周期也很长,“我们占据了最有可能做出长青游戏的优势赛道。”
在去年的战略会上,任宇昕也曾经提出过“竞技游戏是游戏行业的皇冠明珠,不要受短期市场思潮的影响,我们要有战略定力。”
在最近几份财报中,腾讯管理层多次提及旗下长青游戏的分类和表现,以 发布年限和流水规模 为门槛,它们分为 头部长青、成熟长青、新长青和高潜新品这几大类。
其中,目前达到门槛和具有高潜的长青游戏一共有 19 款,其中 7 款在海外市场,12 款来自国内。
“这个阵容是行业内少有的,各个市场都在开花结果”,马晓轶表示,从数据来看,这些游戏覆盖的用户数,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市场。
对于今年腾讯各个项目的表现,三位管理层对《暗区突围》、《地下城与勇士》手游(DNF 手游)、《三角洲行动 》、《VALORANT》、《火影忍者》和《Brawl Stars》等 产品 表达了赞赏。
其中 ,DNF 手游毫无疑问是腾讯今年最大的爆款。马晓轶认为,DNF 和 CF(穿越火线)这些游戏在市场上已经 运行 十几年 时间,但仍然是最头部的产品,这就是 IP 的力量,也是长青游戏的价值体现。
内容向不只有二次元,黑神话的成功需要冒险
这场沟通会举行的时候,《黑神话:悟空》正在横扫中国各大社交和短视频平台。
马晓轶 也在对话中主动提到了 它:“最近很多同学在谈论《黑神话:悟空》,这是一款现象级游戏 。 昨天和冯骥(游戏科学 联合创始人 ) 聊,说他们应该争取今年 TGA 年度游戏,我觉得他们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马晓轶告诉现场 的IEG 员工,这款游戏的开发成本其实并不高 , 当时很多人可能 对此 没有 清晰 的概念。
就在 10 月 9 日,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公开信息显示,《黑神话:悟空》的开发总成本约为 3 亿元。考虑到它漫长的开发周期,这大约 4000 万美元的开发成本低到超出不少国内外从业者想象。要知道最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流行的一些手游产品,开发成本甚至远远超过黑神话。
《黑神话:悟空》从立项到上线用了六年,如果算上最早创意的萌生,甚至历经了更久时间 , 最终 却用 很少的 人数 (100 多人 团队 ) 和较低 的成本 收获了 巨大的 成功。
马晓轶 说,这也给腾讯管理层带来了不少启发 , 比如要想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需要上下一心、坚定信念,投入很长时间去思考和准备更重要。
比如《黑神话:悟空》从转向 UE5 技术到产品再到文化表达,在决策上有过很多次“冒险”。
“如果完全没有冒险,也许你可以做一款很安全的产品。但如果要做一款伟大的产品,你就得冒一些风险”,马晓轶 表示 ,腾讯 很早就坚信 这款游戏 能够成功,并 投入了资金,也会支持游戏科学到底。
黑神话的成功,还 证明了市场对好内容有辨别能力 。 真正 高质量的内容不但能打动用户,而且 是稀缺 的。
“去年大家讲到内容向游戏,基本上就是二次元”,马晓轶表示,“但现在整个行业的眼界越来越宽,内容向游戏的意义放得更开,未来内容向和玩法向将逐渐重合。”
也就是说,只有优秀的审美叙事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决定游戏品质下限的一定是有趣的玩法。好玩的游戏 + 优秀的审美 + 合适的商业化模式,才能塑造一款真正的内容向游戏。
但想要做好内容游戏,行业内一个公认的难点是:游戏既是商业产品,又要承载创作者很强的自我表达,两者 本身 就有 天然 冲突。
在 这个问题上,任宇昕 告诉 IEG 的员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既)为团队创造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又能)平衡商业方面的成功。 帮大家做得更长久一些,也做得更开心一些。”
做产品难在策略平衡,PC 市场越来越重要
今年腾讯的两款旗舰自研产品《三角洲行动》和《暗区突围》,都在做 PC 跨端。
不仅如此 , 过去两年 IEG 内部有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在做跨端立项,这也让部分员工对 PC 市场价值有了新的看法。
马晓轶对此回应称,PC 在过去几年明显呈现复兴趋势,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而且是游戏行业的增量所在。
一方面,Steam 用户数在过去五年间近乎翻倍,年均用户增长数远高于整个市场的增速,越来越多用户把相对重度的游戏放在 PC 平台上体验。
另一方面,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的人群还是有限的,这类群体很多在海外市场。比如米哈游或者库洛 的《鸣潮》等游戏,从用户数量看,海外用户占很大比例 ; 从收入看,PC 和移动端收入也几乎持平。
无论是想要更高的 DAU,还是更多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的用户,出海都是必经之路。“特别是内容向游戏,立项之初就要面向全球市场开发。”
现场还有员工问到如何看待 游戏先发和后发的问题 , 这也是 腾讯 游戏 在内外部 被问及较多 的一个 话题。
任宇昕 回应称 这个 问题 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团队都要思考内容和时机之间的平衡。
先发者毫无疑问拥有优势,大概率能定义市场。但先发也伴随着风险,可能这个市场根本不存在,或者为了赶时间而草率发布。
他认为 做产品的难度就在这些策略的选择上 ,“你到底是认为先抓市场机会更重要,还是哪怕别人先做,你也有 信心 重新定义这个市场?”
在 这方面的 决策上 , 任宇昕也向 IEG 提出了两个标准:第一不能过于仓促,明显不成熟的产品肯定不能发布;第二如果选择后发,产品差异化需要足够大,要么跟别人不一样,要么品质足够高。
文章来源:【独家】腾讯管理层内部谈游戏:自研团队正在调整,不能削弱腾讯的优势